《经济学人》的蜕变
《经济学人》的强项还是在它的解释权威,而解释正是话语权的核心
比尔·盖茨说他不看电视,因为要是看了电视,就没时间从头至尾阅读《经济学人》了。
大家都知道他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在大学期间,没有兴趣、也没时间学习人文社会之类的知识,然而聪明绝顶的盖茨,悟出在全球化时代,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一定要有些理解,《经济学人》内容覆盖全球,加上对事件适量的解释,就正好合乎他的需求。
美国有那么多本新闻...
美国慈善公益基金会在国际舞台上协助美国政府建立了世界霸权,基金会光鲜的外表包藏着文化与政治的野心。进入新世纪,美国由反恐战争、金融危机、债台高筑,三大基金会如何发挥作用?
帕尔玛是英国印裔左派政治社会学家,他的新作《美国世纪基础:美国霸权兴起中的福特、卡内基、洛克菲勒基金会》(注:基础和基金会同为Foundation,一字双关)着眼在解释软权力与硬权力之间模糊的关系。用帕尔玛的定义,软权力是劝说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