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智库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初就有实业家卡耐基成立如何促进世界和平的政策研究组织,此后所涉及领域从外交、国防、教育、环保、社会问题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冠冕堂皇地说,以民间智慧出谋献策,来辅佐政府制定政策,领导垂听关注,官民互动,努力为全国,甚至是世界人民谋福祉。实际来说,政府与智库之间唱双簧,已经早为人知。
为了便于与政府沟通,首都华盛顿是智库云集之地。成立于1916年的布鲁金斯学会坐落在麻萨诸塞大道,比邻使馆区,是美国较有影响力的老牌智库,旗下拥有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还囊括很多雄心勃勃的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最近刊登了一篇略带讽刺、诙谐的短文,作者杰里米•夏皮罗曾游走任职政府和智库两处,描述同业和官员们彼此利用,各取所需,是美国现代版《官场现形记》的侧记。
美国政府笼络智库的方法之一就是私密的小圆桌会议。对智库中的政策分析家们来说,蒙召与政府高官同桌对话,表示受到重视,可能是迈出“入阁”从政的第一步,即使在目前,也能拿来炫耀高层人脉关系,争取利益最大化,何不欣喜?
邀请函通常由电邮形式发出,收到邮件的专家,按捺下心中澎湃,想到部长会认识到我不同凡响的见解,也许下一届白宫国家安全助理就有我的份。他回信佯装很忙,但是尽可能抽出时间来参会,接着提供了“特别”助理的联系方式。此后,这位专家虽然不至于厚脸皮直接向他人炫耀,也会很技巧地“不经意”提到他将与某部长会面:“我的确很想来参加你主持的研讨会,可是很不巧,我和某部长有约。”
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专家准时来到政府办公大楼,经过重重安检,来到官味十足的会议室,被带到预先安排好的座位上。开会的时间到了,一位助理进来宣布,某部长正在和总统会谈处理眼前某项国际危机,要迟到几分钟。其实某部长正坐在办公桌前看邮件,他是华盛顿官场老手,知道叫别人等候,能给自己增加权威。
专家们足足等了15分钟,彼此之间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来打发时间。这时某部长驾到,在预留的主席位子就座,接着表示与国内顶尖的专家聚集一堂,共商国是,是他掌舵某部的荣幸,然后简约介绍了政府目前面临的重大议题,虚心求教在座的谋士。于是专家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滔滔而谈。
43分钟后,助理出现了,提醒某部长一个极为紧要的国家安全会议在等着他去主持。于是某部长起身,感谢专家们宝贵的意见和全面坦率的辩论,同时交代在场的助理将会议记录整理好之后,发给有关部门。接着他踏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会议室。
这样的走过场到底有什么用?能真正显示政府和民间专家间的互动吗?专家能给墨守成规的政府部门带来新鲜思路吗?某部长的确是大忙人,民间专家的出谋献策对他而言,被作者比喻成“荒岛上的钻石”,抽象来说有价值,可是实际上却一无是处。某部长虽然位高权重,但每天要应付各种政治上的要求,而资源总是稀缺的。很多专家们建造的空中楼阁,看上去很美,可要么政治上根本行不通,要么就是已经试过而徒劳无功。
专家的重要性不是他们的智慧结晶,而是可以帮忙造势。因为和权力中心的接近,能给他们带来光环,满足个人的虚荣,也给自己所在智库增加身价。这些人写评论,接受媒体采访,对目前政策的认可,至少不激进地反对,就成了政府领导的盟友。所以这些圆桌会议通常挑在媒体的曝光率最高的时机如国际会议和高格调外事活动之前举行。
身为媒体一员,我很认可作者的观察。在媒体的曝光度是智库游戏潜规则的一部分。1980年代,每次戈巴乔夫访美或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前,我们都要找几位智库专家分析一下美苏关系,他们高度配合、分析的同时,绝对忘不了给自己抬高身价,明示暗示他们“参与”了政策的制定。
作者引用基辛格的名言感叹,权力是使人神魂颠倒最极致的春药,即使在边缘上,权力的魅力也难以拒抗。
首发于:《财经国家新闻网》
话题:



0

推荐

周乃蓤

周乃蓤

14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周乃蓤,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职业生涯一半在高校误人子弟,另一半从事所谓“历史初稿”的新闻采写,主要领域为财经新闻,曾任职路透社纽约分社及上海分社,亦曾担任过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特派员。著有《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