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遠集團的「永盛輪」
  冰天雪地的北極這些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變得越來越有經濟利用價值,俄羅斯副總理羅格津二月間邀請中國副總理汪洋在北極地區舉行工作會晤,商討發展北極航道商業運輸。之前他在俄羅斯上議院聯邦委員會陳述,只有中國這樣雄厚的經濟力量才能確保北極航道的貨物運輸量,約在北極地區會晤,將使中方政府領導感受北極航道的安全可靠。
  俄羅斯在北極圈有最長的海岸線,又是該國四大艦隊之首北方艦隊的活動領域。進入二十一世紀,受國際油價上漲之賜,俄羅斯逐漸修復了蘇聯解體後棄置的一些軍事基地,牢牢掌控北極航道。當年日俄戰爭,俄羅斯調遣波羅的海軍艦會師太平洋艦隊,花了七個月時間繞道南非,疲憊不堪的海軍慘敗於對馬海峽。目前由於北約組織成員土耳其控制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俄羅斯部署北極航道,確保通向世界大洋的唯一水路通衢,戰略價值至關重要。
  北方航道全線沿俄羅斯北部海岸線,是連接歐洲和遠東、亞洲太平洋地區、北美西部的最短航道。蘇聯時代,俄羅斯所屬的北極不對外開放,九十年代才准許外國船隻進入,為了開發能源,需要西方大石油公司資金和技術,於是先後與殼牌、艾克森、挪威的國家石油公司等簽約合作,北極儼然成為俄羅斯繼西伯利亞之後油氣田的新寶庫。亞瑪爾天然氣田的開發面向亞洲市場,用來分散對歐洲市場的依賴。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五日,頭一艘俄羅斯液化天然氣輪在海軍破冰船的引導下,經過北極航道,九月份抵達寧波港,帶來了樂觀的商業前景。
  航程縮短九天
  二零一三年是具有座標性意義的一年,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永盛輪」集裝箱貨輪八月間從大連起航,經過二十七天抵達鹿特丹,全程七千九百三十一海里,比經由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縮短二千八百海里,節省九天時間。去年七月永盛輪再航,抵德國漢堡後,九月初返程,一個月後回到天津港,完成了「往返雙向通行」的目標。中遠表示計劃常態化運營。
  北極航道以往又稱為「東北航線」,來區分從加拿大巴芬島沿著加拿大及美國阿拉斯加北岸出白令海峽的「西北航線」,地理上是連接太平洋北亞和大西洋美洲西岸和歐洲的捷徑,比經過巴拿馬運河航程要短得多。但是這部分的北冰洋即使在夏天也有大面積的浮冰,阻礙大船通過,加拿大一直沒有特意經營,沿岸的基礎建設遠遠落後於俄羅斯。中國商船利用北方航道引起加拿大和美國的關注,然而尚無具體計劃,加拿大的專家們估計集裝箱運輸少說也要十年之後才有看頭。
  北冰洋表面上平靜,在世人的視野中不過是北極熊出沒之地,其實在冰層下,自冷戰年間核子潛艇就積極收集情報,曾有加拿大與蘇聯的核子潛艇「不期而遇」的報道,加拿大對蘇聯核子潛艇出沒在該國領海曾提出過正式抗議,透露出北極是一個高度軍事化的地帶。冰上冷清、冰下熱鬧,誰也不許誰窺探自己家的後院,中國早在二零零四年就在北極建立了科研基地,「黃河站」位於挪威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後來從烏克蘭購買破冰船,重新命名為「雪龍號」,二零一二年首航,西起歐洲巴倫茨海峽,沿北方航道通過白令海峽,進入太平洋,今年夏天將派出第七次考察隊,而且將要和俄羅斯共同組織科學調研。
  中國自二零一三年取得北極理事會觀察員的資格,可以參加討論,但是沒有投票權。這個成立了二十年的組織由北冰洋沿岸的八個理事國組成,除中國外,觀察員國還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印度。當時俄羅斯極力主張北極利益應該在北極理事會成員國之間共享,擔心圈外國居心叵測,在接納觀察員時,堅持做出嚴格的限制。這個小心眼不多時就因為國際情勢的變化顯得不合時宜。
  由於俄羅斯在二零一四年出兵佔領克里米亞,歐盟採取經濟制裁,將近七成油氣開發的機械都在禁運名單上,而且資金匱乏,不得不轉而求助於中國。去年底,NOVATEK公司把開發亞瑪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的百分之九點九股權出售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並從絲路基金獲取了七點三億歐元(約八億美元)貸款。
  俄羅斯尋求中國充當北極大款,聯手激活北極航道。目前一帶一路的計劃下,縮短歐亞運輸時間看上去有道理,但是北極圈沒有城市和人口,找不到輸出過剩產能的對象,投下巨額資金,強化沿路的基礎設施,方便俄羅斯收取買路錢,是否符合經濟利益,有待盤算。中俄兩國多年來恩恩怨怨,短期的利益結合無法保證中長期的夥伴關係,在極度軍事化的北極圈,和俄羅斯的利益在北極捆綁在一起,對中國的好處有限。反而不如多邊下注,與北極理事會其他理事國開拓各種渠道的合作更為得力。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與芬蘭、挪威、冰島、丹麥和瑞典共同研討全球變暖與極地開發對全球的影響,就是一個好例子。
  美國目前是北極理事會的輪值主席,對中國參與極地開發持積極態度,表示已經和中國在環保、漁業、海難救援上有合作先例。去年九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阿拉斯加視察時,中國五艘軍艦出現在白令海峽,引起五角大厦和國務院的重視,考慮到中美在南海的博弈正酣,於是採取了淡定態度。中國作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表示尊重理事會成員國的主權的同時,並呼籲北極國家考慮人類的福祉,讓所有國家共享北極資源,國際觀察家不免將中國在北極圈的立場來與中國在南海地區的強硬態度做對比。北極與南海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上重要性雖然不對稱,然而在北極願景的表述和規則詮釋上,兩面都得顧及周全。
  清朝拒絕藍海的歷史教訓
  俄羅斯在彼得大帝的手裏開啓了由內陸向海洋發展的過程,而大清帝國對俄羅斯蛻變毫無所知,清末學者還嘮嘮叨叨考證俄羅斯係「羅剎」源自印度之說。
  十八世紀中俄貿易集中在陸地邊界的恰克圖,但是與西歐接觸頻繁的俄羅斯人眼見荷蘭、葡萄牙、英國等從遠東貿易創造了巨額財富,就鼓動沙皇也效法東印度公司,官商合作,海上經商,把俄羅斯在美洲獵獲的皮草賣給中國和日本,然後購買瓷器、絲綢、茶葉運到歐洲出售。
  嘉慶十年(一八零五年)俄羅斯船《希望號》及《涅瓦號》橫渡大西洋、繞道南美南端、北上太平洋,經夏威夷、日本、先後出現在澳門外海,船長克魯岑斯登(I. F. Kruzenshtern)自我介紹是俄羅斯人,請求進入廣州城做買賣,兩廣總督延豐十分納悶,俄羅斯邊貿口岸在北邊的恰克圖,怎麼會從海上而來?延豐上了一封奏摺稱俄羅斯人態度恭順,故允許短暫逗留。
  俄羅斯商人經過英國商人中介本地公行達成交易後離去。朝廷視延豐擅自允許俄羅斯進城貿易為藐視天朝章法,嚴懲有關官員。當時朝廷沒有意識到俄羅斯揚帆而來,改變了這個北方強鄰在地緣政治上對中國的意義,從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俄羅斯液化天然氣船於二零一零年自北極南下駛入寧波港,開啓了經濟地緣政治新的一頁,中遠運輸的「永盛輪」於二零一三及一五年經由北方航道來往歐亞,堪稱「遊戲規則的改變」(game changer)。中國在二十一世紀面向的海洋戰略思維,從南海到北極,已由被動轉向主動。
  原载于:香港亚洲周刊 2016327 30 12

话题:



0

推荐

周乃蓤

周乃蓤

14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周乃蓤,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职业生涯一半在高校误人子弟,另一半从事所谓“历史初稿”的新闻采写,主要领域为财经新闻,曾任职路透社纽约分社及上海分社,亦曾担任过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特派员。著有《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