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复杂的计算机电路和程序,机器人的海量交易给市场带来流动性,然而高频率交易对现金流非常敏感,一旦市场信心出了问题,流动性骤然枯竭,机器人一点办法也没有

 

8月1日,美国从事高频率股票交易的奈特资本(Knight Capital)因软件错误,在45分钟内损失了4.4亿美元,这是一连串高科技出事后,又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

斯格特·帕特森(Scott Patterson)1个月前刚出版的新书《暗池》,副标题《高速交易与人工智能大盗对全球金融系统的威胁》,虽然书名过于耸人听闻,但内容依据事实报道,掀开了机器人交易的神秘面纱的一角,可说适得其时。

自由竞争和科技创新一直是股票市场崇尚的理念,久而久之,成了话语霸权,敢于质疑者,势必被指责为无知和过时。上世纪计算机操作的交易主要用在预先设置买进和卖出的价格,还有就是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间的套利。暗池和高频率交易兴起,有赖于尖端的算法程序(algorithm,简称“阿哥”)。计算机做出交易指令,速度能快到百万分之一秒,远远超过人类神经系统行动的范围。

《暗池》一书叙述90年代后期,几个开发人工智能软件的小伙子,如何打破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原本很封闭的“做市商”(market maker)制度。《暗池》的主角勒文来自纽约市史泰顿岛。(注:这个位于纽约港口内的小岛,是全市最土气的一区,大概可以崇明在上海的地位相比。)勒文运用云计算,开发了一套交易软件,创立名为“岛屿”的电子交易公司,成了其他天才早慧年轻人榜样。

勒文很快悟出股市价格是模糊的,是集合各种妥协的结果,交易所为了交易连续和平稳的进行,给做市商提供一些独特的信息,便于这些人接到单子时担当对手方。传统的做市商在大单子到来前先建仓,这个把戏和老鼠仓差不多。

勒文之类,没有交易所供给的线索,但是用计算机先侦察出可能到来的大单子,如法泡制的建仓。这些程式最基本的就是“倒票”(scalping)。每次交易利润微薄,股票买卖平均一只股赚不到一美分,一张单子的几千支股,也就赚几十元,然而一天成千上万次交易,而且是自动化操作,是个赚钱的行当。在利益的驱动下,高速交易一日千里。目前美国55%的交易来自数字人工智能系统,领军的有高盛、奈特,盖特科等资本雄厚的大公司。彼此间竞争,形同军备竞赛。光纤的传递速度已经落后,逐渐由更快的微波取代,交易时间能缩短到百万分之一秒,2010年在研发系统的总投入高达220亿美元。

除了倒票外,“阿哥”们还观察冲量(momentum),在几次连续交易价格上涨时,就吸纳做多;预期涨后回调,就做空。或是跟踪一组价格有关联性股票,如石油价格上涨,对石油公司利好,对航空公司利空,如此反复倒动。公开的信息如宏观数据,公司业绩,只要标准化,直接进入交易系统,就能光速般发出交易的信号,不经人手。

勒文之类用的是暗池是相对做市商用的是明池而言,暗池的交易量,又称流动量,不为外人所知。

1998年之后美国证监会在放松场外交易的限制,交易从原先的两大交易所增加到50多个虚拟和现实的渠道,其中有20多个暗池。明池和暗池并非好坏之分,机构投资者选择暗池,主要是为了不向市场竞争对手透露底牌。但是这种操作使得市场变得不透明,滋长了另一套鲜为人知的腐败。例如,大量的买单和买单有时只是为了试探市场,混淆或颠覆程式,给系统增加负担,速度因超载而变慢,而90%的单子在执行前会被取消等等。

这些复杂的计算机电路和程序,如同迪士尼乐园地下的系统设施,一般游客是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的。《暗池》一书描写的一张单子如何成交的过程,真正交易的价格可能精微到小数点后6位数,这些一美分之后的零头,当然由暗池操作者收入囊中。由于光速交易,一般人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报价时,这个价格经常早已消失。一位业内人士打个比喻:“肉眼看到的报价,好比是看到5万年前已经陨灭的一颗星。”

高频率交易完全在监管之外,而这种速度竞赛必然要出问题,智能软件通常三四个月就要更新,接近光速的运行,发现出错时,损害已经发生。

交易渠道的增加,使得市场碎片化,每一个渠道需要高频率交易来维持流动性。纽交所流失大量交易订单,尤其自从2007年原来会员制非盈利机构改成上市公司,每季度的盈利压力增大,为了增加交易量收入,不惜用回扣、返手续费的方式吸引高频率交易,同时交易所本身也设置暗池,和明池一起提供服务。

高频率交易带来的实惠是降低交易成本,给基金和股民们带来低廉手续费的实惠。的确,在2000到2010年,手续费降价一半。还有流动性除了降低成本外,基金容易倒动组合内的股票,给随时进出增加便利,以往一个机构投资者如果想一次做一大笔交易,作为对手方的做市商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价格要比一小笔交易要高,但是在流动性充沛的暗池,就没有这个顾虑。但是,一连串事故后,高频率和暗池交易却引起了各方关注,市场的效率和公正受到质疑。

交易所的存在是为了发现价格,一旦广大股民对市场失去信心,降低交易成本有什么用呢?而且高频率交易出事时,这些操盘手,自救要紧,会顾虑小股民的利益吗?像《经济学人》这种鼓吹自由市场的老牌财经刊物都表现出忧虑。

支持暗池的一方指出,美国股票市场再也不会回到以前做市商类似俱乐部的交易,老鼠仓形同内部人交易,屡禁不止。而且奈特资本出事后,立刻有四家同业认购了4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对系统没有任何冲击。

金融危机重创后的市场信心极为脆弱,作为《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帕特森担心这种人工智能的股票交易走过头了。复杂的计算机电路和程序,机器人的海量交易给市场带来流动性,然而高频率交易对现金流非常敏感,一旦市场信心出了问题,流动性骤然枯竭,机器人一点办法也没有。

人工交易系统的触角势必伸向国外,帕特森书中提到亚洲以东京为龙头的“箭头”系统,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东盟交易链接”都在美国技术指导下发展。印度2009年引进电子交易系统后,迅速超过孟买交易所,占目前全国总交易量的四分之三。亚洲之外,土耳其、以色列与墨西哥电子交易系统也在突飞猛进。

《暗池》不是科幻小说,帕特森展现给读者的是虚拟空间和现实市场的距离不断在拉远。纽交所鼎盛时期场内股票的交易量占全美国的九成,现在只占二成,五年前还有1500个场内交易员,现在只剩下一半。如果看官们还相信那些穿着蓝大褂,比手画脚的交易员掌握了资本市场的命脉,那就太跟不上时代了。财经频道上,主播拿着话筒在交易所现场直播,纽交所不过是背景道具,而且看上去越来越假。一个被机器操纵的股票市场,背离了市场集资的功能,对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杞人忧天。

 

(作者为中山大学传媒设计学院访问教授,前路透社驻纽约资深财经记者)

 

 

2010年5月6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短短几分钟内暴跌700点。消费品巨头宝洁在几秒钟内就遭受了37%的损失。埃森哲和爱克斯龙跌至每股1美分。所有股票齐齐跳水。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记者斯科特·帕特森解释了我们陷入这场混乱的原委。这个问题已经在华尔街蔓延十多年了,而闪电崩盘只不过是它最主要的症状。高速交易员,也被戏称为高频交易员,因为他们每秒进行的股票买卖能达到数千次,远远超过股市。一方面,他们提供持续的流动性,使得普通投资者不用向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间商支付惊人的价差。另一方面,他们的不透明技术已为我们上演了诸如闪电崩盘的惨剧。

 

 

书名:《暗池》作者:斯格特·帕特森

出版社:Crown Bussiness出版时间:2012年6月

 

 

一周书情

《谁将主导世界货币?》

作者:(美)里卡兹

译者:常世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7-1

 

美元地位的动摇、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重新调整,各国货币之间明争暗斗、危机四伏,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俄罗斯和中国会率先放弃美元,返回金本位制吗?美国会成为下一个古罗马吗?

 

 

 

《历史的历史》

作者:约翰·布罗

译者:黄煜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7-1

 

这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讲述、研究和评断历史。

 

 

 

《柠檬桌子》

作者:(英)朱利安·巴恩斯

译者:郭国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2-7

 

英国文坛三杰之一,朱利安·巴恩斯关于变老和死亡的短篇小说集。

书中的人物大多已步入老年,这些自感越来越无力于追求生命之乐的人,正以各自的方式面对衰老与死亡,并越发知晓青春和生命的意味。

 

 

 

 

《谋杀手段》

作者:(德)贝克尔

译者:李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7

 

讲述了作者对暴力致死案件的犯罪学研究成果,遍及欧洲和远东,从南美到美国。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话题:



0

推荐

周乃蓤

周乃蓤

145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周乃蓤,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职业生涯一半在高校误人子弟,另一半从事所谓“历史初稿”的新闻采写,主要领域为财经新闻,曾任职路透社纽约分社及上海分社,亦曾担任过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特派员。著有《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