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全球化的度假村能带来多少闲适?

法国连锁度假村ClubMed,被中资复星国际和法国AXA私募投资联手以5.56亿欧元(约45.3亿人民币)收购。
 

ClubMed最早是个非盈利组织,针对欧洲人向往的3个S:阳光 (sun)、海浪 (surf) 和沙滩(sand), 提供家庭经济型在海边搭个帐篷度假,逐渐发展成度假村式的休闲旅游,特点是一价全包,控制整个价值链,从市场推广、销售、运输,到目的地的饮食娱乐都包含在内。由于规模效益,经营者对供应商有议价能力,从航空公司可以拿到折扣,所以能把价格控制在一个中产阶级能承受的水平,顾客忠诚度很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为度假消费提供了各种有主题特色的选择,性价比高,尤其是要能免掉中间人的佣金,B to C的价格更实惠。

ClubMed 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进入滑雪、潜水等领域,收购了一连串各种旅游服务产业,扩大了规模,然而回报并不理想,加上负债太高,促使2004年后再度改弦更张,推动高端国际化,关掉了一些稀松平常的度假村,集中精力来打造高端旅游,这种转型战略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资金匮乏,2010年复星参股注资,帮了大忙。这次并购方还有法国AXA私募,市场上认为这只是一个幌子,用来减低法国国内反对外资收购“民族品牌”的阻力,以后AXA将会退出,由复星拥有全数股权。

ClubMed 全名是Club Mediterranee,是地中海俱乐部的意思,在中国保留了原名,听来很洋气。这个品牌近几年来被搞笑人泛指金融危机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国家,有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经济萧条、随时可能在主权债务上违约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国家失业率高,必须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遑论光顾度假村?据统计,意大利的度假消费三年内消减了一半,而且ClubMed要走高端,每人一周1000欧元的消费更令人却步。许多欧洲人因儿时度假的记忆,对ClubMed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它能回归最初的定位,提供面向大众、一价全包的家庭式休闲,现任总裁德斯坦身为法国前总统儿子,从小养尊处优,无法理解这种普罗“夏令营”式的吸引力。他宁可看好金砖五国的新兴市场一掷千金的大款,除了中国外,还大力向巴西、俄罗斯和南非招揽生意,然而目前来自这些国家的新顾客还不足整体的四分之一,公司近期盈利还是有赖欧洲的经济复苏。

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两年前已达7000万人次,去年在境外消费总额1020亿美元,同为世界之首。对想要出国旅游的中国人来说,内心畏惧离开家后的种种挑战,语言不通怎么办,作为外国游客势必成为被宰的对象,丢人现眼该多囧。度假村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何况广告说得那么天花乱坠,花钱买放心,获取一种人为物质的舒适。

我曾经近距离观察过墨西哥的坎昆的ClubMed。有一天下午我信步走到度假村附近,看到一群村内游客穿着救生背心,排成一字型,聆听领队比手画脚了好半天后。这些人鱼贯爬上了水上摩托车,领队哨子一吹,发动马达,就在靠岸50米左右的浅水区打圈子,浪花飞溅,夹杂着几声惊叫,看来很像幼儿园出游。

度假应该是享受闲适,然而度假村式的休闲类似打发时间,很多人一旦到了度假村完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与所在地的人情风俗完全隔绝。于是从平时紧张忙碌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心灵孤岛,百无聊赖。纵欲(Sex)成为了在阳光、海浪和沙滩外第四个S。 ClubMed公关极力想摆脱这个淫乱形象,把这第四个S说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性解放的产物,进入新世纪已不时兴了,尤其是度假村往高端发展,全球化精英的君子淑女们怎么会搞那种勾当?这话信不信由你。

中国其实是有闲适文化传统的国家,林语堂特别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贡献,他推崇的浮生六记就展现了中国人的闲情雅趣。要是没有享受闲适生活的心态,商业利益驱动的休闲不可能提供个人追求的身心舒泰。 

原载于财经国家新闻网 08月02日

话题:



0

推荐

周乃蓤

周乃蓤

14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周乃蓤,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职业生涯一半在高校误人子弟,另一半从事所谓“历史初稿”的新闻采写,主要领域为财经新闻,曾任职路透社纽约分社及上海分社,亦曾担任过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特派员。著有《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