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位颇有名声的美国老报人西摩·托平最近发牢骚,抱怨房地产税上涨,难以负担,可能面临被迫搬家。这条消息在网上流传,接着有报纸跟进报道,同情者寥寥,一般的反应是住在价值420万美元豪宅的老夫妇居然哭穷,不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位一生从事新闻报道、满载盛名的耆宿,大概是老糊涂了。

现年92岁的托平二战时在太平洋地区服役,1948年进入美联社,报道过中国解放战争,于1959年跳槽到《纽约时报》,1970年代多次报道中国,1993年退休时是该报执行主编,此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讲课,并担任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

托平夫妇住在纽约市郊有名的富人区,那里高档别墅恬静而不张扬。偶尔带孩子到那附近参加校际活动,感受到当地富裕的气氛,风吹在树上,树叶沙沙作响,听来都像是数钞票的声音。去年重新评估房产价值,调整税金,托平宅第的估值从200万美元跃升到420万美元,税金从每年4.3万美元上调至8.5万美元。老夫妇在视频上说他们原来只是新闻工作者,并非富有,只想在这里安度晚年,然而这么昂贵的税可能要逼迫他们借债,要不然得搬家,八九十岁的两位老人,将被逐出伊甸园,的确可怜。

《今日美国》的跟进报道使读者对于苛税猛于虎有另一种理解。托平的宅第是1967年以8万元购得(那个年代美国一般住房的售价也不过2万元左右),托平所付的税40多年来没有调整过。后来陆续兴建的房屋征税都比他家高出许多。这次大盘整后,有些业主发现多年来他们承担过多的房地产税,豪宅业主税金上调后,他们负担可以减轻。这篇报道刊登后,讥笑挖苦之声不绝于耳。托平夫妇几十年来少付了几十万美元的税金,等于占了邻居的便宜,丝毫不觉得不公。

在冷嘲热讽人群中,年轻一代居多。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年轻人在起步阶段就担负了巨额的就学贷款,有前途的工作不好找,收入低,储蓄低,未来退休福利前景惨淡。他们将是美国在二战后赶不上父辈生活水准的一代,特别反感老一辈自顾自,还要争取社会怜悯。

新闻行业同人对托平也不同情。托平在纽约时报社的33年是美国报业鼎盛时代,此后每况愈下。最新美国新闻编辑协会调查,2013年全美从业总数约3.8万人,比2000年减少了1/3,不少有30多年经验的资深编辑被遣散。要想谋求业内职位,难之又难;新出道的记者工资低,工作没有保障,看到托平的抱怨,想到自己今生与豪宅无缘,向谁去诉苦?纽约时报社以前的老同事在社交媒体上称,一般记者和编辑也许不富有,但是该报高管的待遇极为优厚,退休后受用不尽,不至于流落到付不出税金的地步,况且美国有所谓"逆向按揭",屋主与银行协议,每年税金由银行代付,房屋出售时由售价中扣除。托平夫妇无论如何,都无被迫搬家之虞。

老托平曾任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我见过他两次,第一次在2007年,老先生精神奕奕;第二次在2010年,他很少发言,偶然插嘴讲几句话,显得不太合时宜,例如,他问学院订了哪些国外新闻期刊,院领导解释,目前学生和教师以上网阅读为主,几乎没有订阅国外的杂志,他听了之后,就回到原先沉默深思的状态。

每个时代都有所谓的代沟,在颠覆性科技扰乱了行业秩序之前,代际分歧不严重,一代人的价值观承续到下一代,改变有限,年轻人的反抗属于成长时期的自然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般人生活总是愈过愈好,这种进步观深入人心。现在时代巨轮加快,而未来不再更美好,年轻人认为前辈幸运不消说,并指责他们设计的制度有问题,造成经济增长缓慢,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后果,还浑然不自觉。这些年轻后生或许没有意识到,在世界变化加速的冲击下,今天的批评者等不到耄耋之年就会成为被批评者。

原载于:《财经国家新闻网》

 

 

话题:



0

推荐

周乃蓤

周乃蓤

14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周乃蓤,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职业生涯一半在高校误人子弟,另一半从事所谓“历史初稿”的新闻采写,主要领域为财经新闻,曾任职路透社纽约分社及上海分社,亦曾担任过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特派员。著有《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

文章